魔鬼的棋子(1) – 卢克文工作室

2019年09月19日14:09:27 发表评论 热度1,685 ℃

壹  师徒

 

1998年,萨卜哈第一次见到扎卡维的那天,风是向南吹的。

 

萨卜哈刚刚毕业于医科大学,是个瘦高个,一脸稚气,他24岁应国家卫生部的调令来到贾法尔村这块贫苦之地,成为一名赤脚医生,这个村子主要居住着贝都因人,来这种鬼地方工作让他十分不爽,但他当时一个月能赚500约第(约700美元),是村子里收入最高的人。

 

贾法尔村位于约旦西南部的酷烈荒漠当中,这里没有任何植被,一条公路从中穿过,公路的一边是村庄,另一边是一座监狱,这是一座贝都因人的村子,只有这么坚忍到变态的民族,才可以在如此酷热的荒漠中生存下去(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里反复提到的贝都因人)。

500

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里讲过贝都因人的沙漠生存能力

 

和村子隔路相望的监狱也叫贾法尔监狱,是英国人最先建好,用来关押重犯的,原先四下荒野连个鬼都没有,犯人越狱后根本活不下去。约旦政府接手后,用来收拾极端分子,进来的囚犯都没有经过审判,进门先一顿毒打,打到失去知觉为止,接着还有各种花式刑罚招待囚徒,后来联合国调查组织默默地记下了这里的花样,约旦政府觉得很没面子,1979年关闭了这座监狱,足足荒废了19年,到了1998年,因为有一拨特别严重的囚犯需要单独关押,监狱重新开张大吉。

 

为了喜迎新来的重囚,方便管理,监狱把墙体都拆了,搞成一个大开间(管理人员是脑子有屎吗?管理重囚,就应该分开关押才对,关在一起,是为了方便他们开party吗?),25张上下铺挤在一起,一共住了48人。

 

这48名重囚原先住在士瓦里(Swaqa)监狱,因为在牢里拉帮结派,让监狱管理人员十分头疼,为了避免事态升级,才把他们拉到这个鸟不拉屎的荒漠监狱单独关押(那不是更应该分开关押吗?猪一样的管理人员啊)。

 

监狱里配套齐全,但没有专职的医生,给这48个重刑犯单独配个医生又划不来,狱方管理人员就去找萨卜哈,请他给监狱里的犯人看病,萨卜哈清清白白的,不想给这群穷凶恶极的重刑犯看病,但职责所在,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。

 

就是在这座监狱里,萨卜哈见到了巴卡维和扎卡维师徒。

 

入职时,监狱长易卜拉欣谆谆告诫他,无论如何,都要跟这些犯人隔着铁门打交道,千万不可以靠近他们,不仅肉体要小心,连精神都要小心,监狱里有个魔鬼一样的人物巴卡维,满腹经纶,号称行走的书柜,任何穆斯林只要一跟他聊天,他就能引经据典,滔滔不绝,这人擅长雄辩,没读过书的土老冒们很快会被他的理论折服,一小时就能被他洗成极端分子,是个地地道道的洗脑狂魔(不干传销可惜了)。

 

第一次去监狱里的时候,是当天傍晚,风向南吹,残阳的光线影影绰绰,萨卜哈在持枪护卫的保护下,走到了裙楼下的监牢外面,看到了开间里那48个重囚。

 

萨卜哈回忆说,在昏暗的光线下,看到那48个人并非想像中那样凶神恶煞,居然都腰板挺直,神情肃穆,或坐或立在那诵经,他们都穿着蓝色的囚服,约旦如此炎热的天气,囚服外居然统一罩着一层松松垮垮的短上衣(监狱长后来解释说,这些人都听从巴卡维的宗教言论,他们居然觉得囚服“过于暴露”,所以套了件阿富汗式的短上衣),囚犯们都没有说话,目光投向门口处,那里站着两个人,一个戴着眼镜,又高又瘦,头发蓬松棕黄,蓝眼睛,身上一股难以掩饰的学者气质,又帅又斯文,正是巴卡维,另一个个子矮小,面色黝黑,身形粗壮,宽肩膀,目光锋利,右臂上有一个骇人的锯齿状刀疤,作为一名专业医生,他看见刀疤周围的肌肉和皮肤被胡乱地缝合在一起,一看就是外行干的。而这位刀疤客,正是扎卡维。

 

监狱长跟大家介绍了新来的医生,告诉大家有病的快来看病,萨卜哈以为犯人们会蜂涌而来,向他问医求药---这种条件恶劣的鬼地方人很容易患上过敏、皮疹一类的毛病,但满屋犯人都一动不动,直到扎卡维转过头,默默地向狱室前方的一张床铺看了一眼,那张床铺上的人方才下地起身,走过来向萨卜哈求诊,等他看完,扎卡维再回头向第二个人扫了一眼,才有人继续上前,向萨卜哈问诊。

 

萨卜哈感受到巴卡维和扎卡维在支配着整座监狱,这些约旦最危险的犯人居然被二人收拾得服服帖帖,原以为充满了仇恨和戾气的重犯监狱里竟秩序井然,监狱里隐然有一股暗暗流动的压迫力,萨卜哈一边给犯人看病,一边忍不住在内心问自己:

 

“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人?仅凭几个眼神,就能把一群人呼来唤去?这两个人......到底是什么来头?”

 

现在,我们很有必要先坐下来放几张PPT,向萨卜哈医生,介绍一下巴卡维和卡扎维了。

 

巴卡维那年40岁,他对伊斯兰宗教学识深厚,在整个穆斯林世界成名已久,有一套自己的极端宗教理论,写出过《所谓民主也不过是宗教》的煽动性文章,是中东世界的超级大V,他呼吁推翻所有的世俗政府,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,他爱独处,喜欢在僻静处写文章或读宗教典籍,在文章里慷慨激昂,号召虔诚的教徒们拿起武器,用鲜血证明自己,现实生活中却是个极有礼貌的人,哪怕是约旦政府派来提审他的情报官员,他都客客气气,温柔着说话,跟别人拉拉家常,看起来人畜无害,由于他在穆斯林拥有巨大的名声,加上他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亲和力,和雄厚的知识基础,几乎所有犯人都对他心服口服。

500

1999年,巴卡维在家时的照片,能找到他照片真不容易

 

但他显然只擅长理论而不擅长实操,几年前他带队想炸毁以色列在约旦边境的一处哨所,行动还没到执行阶段就暴露了,被约旦政府抓起来判了重刑,萨卜哈见到他时,他已经在监狱里呆了四年,这四年时间,他将自己的哲学体系进行了整理,草创了一套“伊斯兰主义”,并开始向狱友们传播,一群傻老粗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,个个拜倒在他性感的棕色头发下。

 

2006年时,美国政府将巴卡维评为“宗教极端主义学者当中的头号人物”。

 

扎卡维那年32岁,和巴卡维完全相反,他只擅长实操,对理论一窍不通。

 

1966年10月扎卡维出生在约旦的小公务员家庭,他妈特别能生,家里一共有七女三男,其中扎卡维最得母亲喜欢。

 

全家住在当地墓园后面山坡上的二层小楼,他就在墓园里从小玩到大,他们家本来还算不错,日子过得下去,整个家族也算受人尊重,但扎卡维打小就不学好,十分顽劣,性子极粗野,小学没念完就辍学,12岁那年就拿刀把邻居砍伤,小小年纪就去拉皮条、贩毒、上街砍人,他身上纹了刺青,满嘴酒气,还强奸过几个小男孩,20岁时,就已经是当地闻名遐迩的臭流氓。

 

总之,扎卡维就是一个人渣。

500

人渣扎卡维

 

在成为人渣的道路上,扎卡维的母亲是最优秀的引路人,她从小对儿子十分宠溺,不管儿子犯了什么错,她都不予指责,当儿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证据确凿时,她也认为“儿子本性是善良的,儿子一定会改邪归正”,她从不训斥扎卡维的错误,并小心保护着自己最宠爱的孩子,对儿子的行为永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她并不知道惯子如杀子的道理,当美国记者前去采访她时,她还说:

 

“我的儿子是个好人,他是个普通人,也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。”

 

她是个异常虔诚的教徒,为了拯救儿子,他推荐扎卡维去当地的阿里清真寺学习宗教课程。

 

却将儿子推向了地狱的火坑,扎卡维从此从一名普通人渣,升级为丧心病狂的人渣。

 

这所阿里清真寺的宗教课程都是些神学辩论,以及对前往阿富汗参加对苏联“圣战”的鼓吹,在这座清真寺里,扎卡维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徒,他居然不再喝酒,忙着跟别人辩论经学,他热爱收集关于“圣战”的光碟、磁带、书籍,在阿里清真寺,每当诵经人高喊“圣战”,呼吁年轻人到阿富汗打击苏联军队时,扎卡维的双手总是举得最高。

 

1989年春,扎卡维梦想成真,奔赴阿富汗参加“圣战”,等他跑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上时,却发现苏联人都撤退几周了,他没什么事做,被安排去给一家极端主义杂志撰写稿件,小学都没念完的扎卡维是个半文盲,根本没办法写文章,只好找一个叫哈米的人代写,哈米在阿富汗战争中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,他回忆说,扎卡维每次阅读宗教经卷,都会含泪涕零,痛哭出声,感动得不可理喻。

 

两人相处日好,扎卡维对哈米也十分尊重,为了表示敬意,他忽悠自己的一位姐姐也来到了巴基斯坦边界,劝她嫁给了哈米(坑姐第一人)。

 

做了两年伪编辑(没有比这更水的编辑了),1991年,扎卡维终于有机会上战场了,苏联人跑了,“圣战”组织就向苏联人扶持的政府军开战,他参加过帕克提亚和霍斯特的突袭战,表现非常勇敢,几乎不顾性命地冲锋,甚至在加德兹的战斗中,他一个人挡住了十几个阿富汗政府军的进攻,大家都认为他“怀有必死之心”,对他十分尊重,扎卡维自己解释说,因为他以前是个臭流氓,累累罪恶(他居然知道!),安拉已经不可能原谅我了,除非我肯献出生命,成为一名舍西德(殉道者)。

 

虽然他一心求死,子弹却一直没往他身上招呼,他在“圣战”组织里杀出了名头,人人都知道有个不怕死的扎卡维,大家叫他“穆贾西德”(圣战士),扎卡维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声望。

 

阿富汗战争以苏联的失败告终,阿富汗能拖垮苏联,一是人民勇猛,地形特殊,周边伊斯兰国民性命相助,二是有美英两国在背后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和武器,一群穿得跟乞丐一样的“圣战”军队,能战胜当时强大的苏联,使所有的阿富汗老兵都相信“这是安拉的力量”,1993年,扎卡维跟几百名约旦老兵一起回到了祖国,从1989到1993年,四年眨眼而过,约旦变得更加开放了,安曼市区扩大了几倍,女性穿着现代服装,餐厅和电影院里情侣居然当众亲吻,就连扎卡维的母亲和姐妹都不愿穿戴“布卡”面罩,扎卡维的兄弟也天天在家看电视剧里的喜剧节目,约旦、巴勒斯坦竟然也在跟以色列和谈。

 

在阿富汗饱受极端思想教育的扎卡维对此愤愤不平,世道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,大家居然不按教义生活,而且跟“象征着无尽罪恶的以色列”做起了朋友。

 

扎卡维在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深,他浑浑噩噩地打理着自己的影碟租赁店,靠卖好莱坞和极端主义影碟度日,生意糟糕极了,他也对人生失去了信心,就在此时,他读到了一本关于阿拉伯帝国时期的英雄努尔.阿丁的英雄传记,精神极度需要寄托的扎卡维将自己幻想成了努尔转世,他决定“为了约旦的宗教事业奋斗终生”。

 

正是这本书,为他的幻想症型人格埋下了伏笔。

 

接着他真的去拜访自己在阿富汗战场比绍尔地区(此地区是本.拉登的基地)遇见过的学者,约旦籍巴勒斯坦人,著名的巴卡维。

 

扎卡维跑去找到了巴卡维,两人对极端主义思想心意相投,开始搞起了读经班,将以前的阿富汗老兵召集起来,宣传极端宗教思想。巴卡维除了是个斯文学者外,他还有段特殊经历,在1991年,这哥们从伊拉克买到了大量军火,包括地雷、手榴弹、火箭弹,他把这些东西藏在家具里,悄悄运回到了约旦,随时准备经书和枪杆子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

 

1994年2月25日,一名犹太分子在伊斯兰宗教场所开枪打死了29名男性,扎卡维和巴卡维愤怒了,两人打开了军火库,准备大干一场,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以色列边境的一处哨所,但此时的巴卡维和扎卡维都太稚嫩,他们要行动的消息很快被约旦情报部门在全国安下的探子发现,3月29日早上,13名参与人员被捕,巴卡维和扎卡维被判入狱15年。

 

当贾法尔青涩的兼职狱医萨卜哈见到这两位传奇人物时,他俩已经在监狱里呆了4年时光。

 

巴卡维是所有人的精神导师,扎卡维是他的爱徒,两人一个擅长理论,一个擅长实操,才将贾法尔监狱里的恶徒们收拾得跟小白兔似的。

 

但时间一长,监狱里的领导形势,渐渐有了变化,巴卡维是痛苦的,他是学者型极端分子,跟监狱里的大老粗们玩不到一块,讲讲道理可以,论AK47好使还是拿大刀砍人爽,这种聊天时都能感觉血溅到身上的脏活,巴卡维是一窍不通的,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进入冥想状态,唯一能深入聊聊天的,就只有那个念过大学的狱医萨卜哈,大家尊敬他,但并没那么爱戴他,扎卡维就不一样了,他常常读着经书就失声痛哭,还为了真主跟政府人员硬扛,看起来对真主无比虔诚,平日里能打能扛,对狱友也非常照顾,有个被截肢的狱友行动不便,他就像他的贴身护卫一样照顾他,给他洗浴,背他上厕所,为他叠好床被,给他喂饭,这种深入基层,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示范作用远胜过巴卡维的一张嘴,渐渐的,超级洗脑大宗师的监狱老大的地位被扎卡维慢慢取代,扎卡维表面还在叫他老师,对他无比恭敬,但监狱里的每一个犯人都清楚,扎卡维才是这里真正的老大。

 

根据安曼最高法庭的判决,扎卡维监狱老大的角色,可能要上演到2009年,但是命运在1999年这一天,转了一个弯。一起意外事件,打乱了扎卡维的狱间养成计划。

 

来自贾法尔监狱里的魔鬼,即将让整个中东,陷入地狱。

 

 

贰  新君

 

1999年2月7日,约旦国王侯赛因患淋巴癌去世。

 

侯赛因国王统治了约旦45年,在位时为中东和平做出过巨大贡献,因此2月8号的丧礼获得了二十世纪最高礼遇,他去世后不过24小时,美国总统克林顿带着前三任总统来到现场,英国王储查尔斯(20年了,他现在还是王储)、首相布莱尔、日本、法国、德国各国元首也都来了。

500

叶利钦也来了,他面色苍白,看样子心情很不好,那是他执政的最后一年,在现场只呆了几分钟,就说身体不好,回俄罗斯找瓦洛佳去了。

 
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带着一个代表团站着边角,他神情肃穆,勃勃好斗,直到2019年还在担任以色列总理,阿拉法特则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悄声交谈,阿拉法特身形矮小,裹着宽大的军服衬衫,看起来神色不错,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于2004年被人用钋毒死,而他身边的穆巴拉克,2011年将被阿拉伯之春推下王位,导致埃及至今元气大伤,退出了中东四强争霸赛。

 

现场属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尔最紧张,他一直在东张西望,两年前他在安曼被以色列特工偷袭,就在拉加丹宫附近被摩萨德射中毒针,差点死在这里,要不是侯赛因大发雷霆,找以色列要来解药,他会比侯赛因还早死两年。

 

侯赛因国王在位时,和中国的关系也还不错,1982年,约旦向我国购买了80架歼7战机(后来转手就给了伊拉克),恰好化解了当时我国国防经费紧张问题。

 

侯赛因国王的继承人叫阿卜杜拉,是他的长子。

500

 

侯赛因15岁时,和祖父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参观,一名巴勒斯坦枪手向他祖父开枪,一枪将其打死,侯赛因奋力追赶刺客,被刺客回首一枪打在勋章上,捡回一条性命,继承王位后,陆续被人下毒,炸毁乘坐飞机,居然都被他神奇地躲过了(在中东做领导人被谋杀率不是一般的高),在位之时,侯赛因共躲过18次暗杀,他从来不畏惧困难,十分爱好冒险,喜欢开直升机,还带着阿卜杜拉开着赛车横穿沙漠,他的性情深深影响到了儿子,阿卜杜拉在英国军事学院毕业,回国做过特种部队扛把子,也喜欢摩托车、赛车、飞机、高空跳伞等等玩命的游戏。

 

在葬礼结束后,37岁的阿卜杜拉正式接管了王位,为了巩固统治,他先开除了一批跟情报机构走得太近的旧臣,将先父最心爱的王后(他继母)逼到国外定居,主动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进午餐,还跟宿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冰释前嫌,两个年青人化仇敌为基友,两国关系也不再紧张。

 

约旦国内一直有一股很难搞的政治势力,叫穆斯林兄弟会,这些大佬都留着大胡子,穿着一身长袍,一副中古打扮,属于极端宗教势力的一部分,但他们属于建制派,至少是支持约旦政府的,为了安抚他们,年轻的国王照样邀请他们来宫殿做客,兄弟会成员们来者不善,上来就喷新国王,要修改选举法律,要重订审查制度,口水都喷到了新国王的脸上,阿卜杜拉擦了擦脸,笑微微地请大佬们不要生气,为了表示善意,他不仅同意考虑他们的一切要求,还主动赦免了在押的16名宗教极端分子。

 

新国王的诚意让穆斯林兄弟会的大佬们无话可说,他们也不是不识时务的人,于是大佬们收回了唾沫星子,心满意足地宣誓:

 

“陛下,敝会一定全心全意支持您、拥戴您、团结一心地信任您.”

 

约旦国内的穆斯林兄弟会属于“温和的反对派”,从阿富汗退回约旦的老兵们则属于“激烈的反对派”,阿卜杜拉见到自己对穆斯林兄弟的赦免手段起到了奇效,忍不住将这个大招再用一遍,1999年3月,老国王逝世后40天,哀悼即将结束,为了广施恩惠,阿卜杜拉决定大赦天下,以此收买人心,一开始,特赦名单上只有500个人的名字,为了展现新国王的仁慈,很快上升到1000人,议会方面觉得不够,不少议员和媒体人都觉得现在约旦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期,要忘掉过去的仇恨---那些袭击以色列哨所的人,从阿富汗归来的老兵,都应该受到新君仁爱的安抚。

 

这份名单最后居然膨胀到了25000人,而整个约旦也不过1000万人口!比深圳市的常住人口还少。

 

这份长长的名单最后被送进了王宫,等待着新国王的批准,上班才六个星期的阿卜杜拉哪里有空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那25000个名字,他连想都没想,就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 

那25000份名单里面,就包括巴卡维和扎卡维师徒。

 

1999年3月29日,原本坐牢要坐到2009年的巴卡维和扎卡维出狱了,他们拿到了两分盖过印章的证件,带着简单的行李,到傍晚时,乘坐政府安排的班车向首都安曼而去。

 

他俩都是有家室的人,经历过五年牢狱磨难,巴卡维只想快点重回社会,恢复学者的影响力,而扎卡维却并不这样想,他在家乡只是个出了名的臭流氓,最多像个二愣子一样经营着一家录像光碟出租店,而在监狱里,他早跟狱友们产生了相互扶持的兄弟情谊,他们宣誓向他效忠,发誓对他不离不弃,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时,扎卡维才有存在感,他才像读过的努尔传记一样,像一个英雄一样活着,他怀念监狱里的风云岁月,不甘心成为一个录音店浑浑噩噩度日的小老板。

 

扎卡维乘坐班车回到家里后,只跟全家人相处了几个小时,他就去找朋友借来一辆破车,连夜开车又回到了贾法尔监狱。(我特意点开谷歌地图看了下两地的距离,估计他一口气至少开了600公里),出狱后第二天凌晨5点,他就又站在监狱外面等候。

500

从安曼到贾法尔监狱,中下部位那个黑点是贾法尔监狱位置

 

狱医萨卜哈见到扎卡维时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扎卡维以探视的名义重新进入监狱,隔着铁栏杆训斥着监狱里仅剩的几名囚犯,并大声给他们大声打气。

 

好像一名将军,在检阅自己的士兵。

 

在那一刻,萨卜哈忽然十分肯定,眼前这个矮壮的男人,将来要么注定名满天下,要么注定横死街头。

 

 

叁  本.拉登

 

离开贾法尔监狱后,巴卡维因为名气太大,被约旦情报部门软禁在家里,2004年12月再次被约旦政府逮捕,后因证据不足于2005年6月释放。

 

他和扎卡维从此再也没见过面,后面甚至有公开表示反对扎卡维的暴行。

 

但他给扎卡维内心种下的极端主义思想,已经不受控制的疯狂生长。

 

扎卡维出狱之后,整个人已经彻底黑化,他要圣战,要用暴力推翻所有的世俗政权,他决定带着老母亲,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地区,寻找自己的天使投资人,他打算在那里创立邪教公司,再迎娶第二任、第三任妻子,年龄最好不要超过15岁(他真的实现了),再生一大堆孩子(至于现在这个老婆和两个孩子,嗯,老子这么忙,就先不管了),一想到这些光明的未来,他就忍不住双眼放光。

 

约旦情报部门在机场拦住了扎卡维,对他进行了好几天的审讯,无论怎么向他施压,扎卡维只管恶狠狠地辱骂情报人员,一口咬定自己去巴基斯坦收蜂蜜,情报局负责人哈伊萨姆提醒他:

 

“你要知道自己算个什么东西!你不过是个恐怖分子而已!”

 

扎卡维脑子里已经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了,这些羞辱打不倒他,他马上反唇相讥:

 

“那你知不知道自己又算个什么东西?你们不过是群异教徒而已。”

 

由于一直没找到相关证据,情报部门被迫释放了扎卡维,扎卡维成功到达巴基斯坦西部,他在那里逗留了六个月,成天无所事事,半年后巴基斯坦政府说他签证到期了,要赶他出去,扎卡维也觉得这里拉不到天使投资(也快没生活费了),决定再去阿富汗碰一碰运气,他径直带了两个同伙去到坎大哈,拜访全球恐怖大亨本.拉登同志。

 

本.拉登并不想见扎卡维。

500

世界头号恐怖主义大佬

 

一年前拉登策划袭击过两家美国大使馆,是FBI的头号缉捕对象,鬼知道这个扎卡维是不是探子?另外扎卡维跟巴卡维是师徒关系,巴卡维是沙特政府的眼中钉,拉登是沙特人,他不想因为跟巴卡维有了人脉交集,跟沙特政府明面上撕破脸。

 

拉登只安排了一名仆从,草草接待了扎卡维三人,看着他千里远来,还给他安排了一间客房,但扎卡维下定决心要见拉登,死皮赖脸呆在那里不走了,白吃白住,两周都不挪窝,拉登烦死这种死缠烂打的访客了,只好派副手阿德尔前去沟通,两人见面聊了好长时间,阿德尔心中雪亮,明白眼前这哥们没什么文化,说话还有点巅三倒四,但是够狠,以前在阿富汗战场还积累过一些声望,对真主也是一片赤诚(只要一说起安拉他就无比激动,根本装不出来),看起来不像是探子,他将探明的信息告知了拉登,由拉登决定怎么处理这个人。

 

拉登那时的恐怖网络遍布阿富汗、北非、波斯湾各国,但他还没有渗透进约旦,刚好有个约旦人送上门来,觉得这个人还是有点用处的,于是指示阿德尔安排扎卡维到赫拉特操办武装分子训练营,基地组织负责给他第一笔启动资金跟武器。

 

分公司开在赫拉特一处很偏很偏,鸟不拉屎的地方,邻近伊朗,离此地600公里,但拿到天使投资的扎卡维开心得跳了起来,终于不用再到别人家屋檐下蹭吃蹭喝了,拿到现金和武器后他飞奔赫拉特,打电话,发信息给以前的小伙伴,要他们一起来赫拉特的训练营,一起来干票大事业!

 

扎卡维的第一批核心人脉圈,主要是阿富汗一起战斗过的老兵,以及在贾法尔监狱的狱友,开始时,他只召集到了18个人,几个月后,这家恐怖集团分支办事处就增加到了42人,有部分是从欧洲和叙利亚万里赶来,甚至还有一些精通4门语言的知识分子加入,扎卡维意气风发,现在的剧本当然是“出任CEO,迎娶白富美”,果然他马上娶了第二任太太,年仅13岁的阿斯拉(妈的这些恋童癖,实在忍不住骂人了)。

 

扎卡维在赫拉特呆得很是快活,他的队伍越来越大,要人有人,要枪有枪,他还深知自己管理水平不够,努力读书,学习电脑打字,练习演讲,将那口扎卡土话练习成标准的阿拉伯语(一个恐怖分子都这么努力),可惜这种快活日子没过多久,2001年,上级领导本.拉登居然发动了911袭击,这起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深深地改变了当今世界格局,当时已经准备围堵中国的小布什政府放下精力全力对拉登开火(911事件意外地送给了中国一段黄金发展期),扎卡维赶紧带领队伍从赫拉特赶回坎大哈救主,就在他刚刚到达坎大哈,和一群基地分子的中高级干部在一座小楼里开会,收到线人消息的美国战机飞速赶来,扔下炸弹将小楼轰塌,扎卡维被炸得昏了过去,肋骨断了十余处,被人从废墟里挖出来时,已经奄奄一息,捡回一条性命。

 

本.拉登一看情形不妙,狂奔到东部托拉博拉山口的隐秘藏身地点,再也不管自己的部下,他跟扎卡维其实也从来没有在现实中见过一面。

 

养好伤的扎卡维不敢往东走,那边美国人正在狂轰滥炸,他也不敢往西,伊朗人现在对他们毫不客气,只有伊拉克北部地区,有一支过去阿富汗老战友们也参与的“伊斯兰护卫军”欢迎他前往,那里施行严格的逊尼派教法,听不到音乐,女人不准读书,出门要戴面纱,而且还跟他说着一样的语言,十分对扎卡维的胃口,他便去跟直属上司阿德尔告别,带着最后剩下的几个下属,以及几千美元,投靠到了“伊斯兰护卫军”旗下。

 

“伊斯兰护卫军”将他安置到一个叫萨迦特的小村庄,这里离本.拉登3200公里,他为了养伤,还去过几次巴格达,跟那里的宗教极端分子接上了头,虽然没有什么钱,也没几个手下,但这次创业已经摆脱了投资人对自己的控制,自己也名望渐长,扎卡维雄心勃勃,准备在伊拉克,再打出一片天地!

 

 

肆  切尼

 

切尼站在小布什的背后,紧抿着嘴唇,一言不发。

 

切尼1941年出生于林肯市,读书是一把好手,曾在耶鲁大学拿到全额奖学金,但只读了三个学期就离校回家,后就读于怀俄明大学政治学硕士和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,1968年他去华盛顿做议员办公室实习生踏入政坛,专门研究国会,连家都搬到了华盛顿,1974年爬到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的位置,1977年担任怀俄明州众议员十年之久,1988年成长为共和党党鞭,1989年,担任老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部长,掌管五角大楼。

 

当时美军共有200多万人,每年要耗费3000亿美元养着这支庞大的军队,切尼上台,决定对这头由200万军人和几十万文职雇员构成的巨兽大动手术。

 

上任后,切尼下达的第一批命令就是让手下拿来国防部的组织架构图。巨大的图表摊在部长庞大的办公桌上,盖住了整个桌子,两边还垂了下来,切尼后来回忆说:

 

“我把它重新卷起,再也没有看它一眼。”

500

 

切尼在国防部旋即展开了激烈的内部斗争(不详写了,篇幅太长),通过一系统深谋远虑的手段,和老基友鲍威尔联手干掉了杜根,敲打了空军参谋长韦尔奇,开除了两名高级官员,并推动了老布什大幅削减核武器以及美苏核裁军。

 

他在五角大楼迅速建立了威信,上上下下大小官僚们都知道了新部长虽然没穿过一天军装,但很不好惹。

 

震住全军后,他才敢放手裁军,1990年美军共有212万现役部队,经过精心评估、测算,切尼认为美军规模起码应维持在160万人的水平,极限情况下不能少于140万人,这要求在海湾战争结束后削减60万人。很多美军部队正在派往波斯湾战区的途中,就被五角大楼确定即将撤销番号。

 

到1995年,切尼确定的裁军方案基本完成后,美军的现役军人平均年龄从26岁提高到31岁。这次裁军中,稀缺技术岗位和专业战斗岗位得到保障,技术熟练、长期服役的人员被精心保留下来。

 

另外他还大幅削减军工订单,调整武器研发项目,耗资22亿美元的A12隐形战机才造了个1:1的木质模型就被他砍掉了,这次国防调整导致军工产业40万人失业。

 

在里根第一个任期内,美国国防开支占GDP的6%,1987年最高时达6.6%,到老布什时代,除海湾战争短期国防开支剧增,切尼成功实现了军费支出大幅下降,他接手国防部长时,军费预算案是GDP的5.8%,离任时下降到了4.7%。

 

老布什十分喜爱他的勤勉强干和优秀的施政能力,小布什一上任,老布什就推荐切尼,安排了副总统的位置。

 

副总统并不是什么实权重要岗位,但切尼硬生生把他玩成了“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副总统”。

 

切尼喜欢钓鱼,小布什喜欢锯树(真是少见的爱好),两个人都喜欢干一个人参与的事情,脾气也合得来,加上父亲的谆谆嘱托,小布什对切尼言听计从,两人无论于公于私,关系都非比寻常,媒体说“小布什的嘴连着切尼的大脑”,“小布什简直是切尼的傀儡”。

500

 

据老布什在自传《命运与权力》里回忆说,切尼在他任总统时表现异常出色,等辅助自己儿子时,“变得非常强硬,和我所认识和共事过的切尼大不相同。”

 

老布什用哀怨的语气说:切尼,你变了。

 

切尼变化的最大表现之一,在他强烈要求干掉萨达姆,除了萨达姆要用欧元结算石油交易,引起美国政府愤恨外,切尼还需要帮帮自己的老东家哈里伯顿公司在中东获取利益,另外当时美国也需要军工带动经济,切尼便全力煽动对萨达姆开火,甚至计划过用17枚核弹推平伊拉克共和国卫队。

 

萨达姆被老布什打过一顿后,人也怂了,一直都不敢主动招惹美国,打战总得有个理由吧,切尼想来想去,就说萨达姆勾结基地组织,跟本.拉登是一伙的,要不然,为什么本.拉登的小弟扎卡维呆在伊拉克北部山区?

 

在这件事情上,萨达姆比窦娥还冤。

 

萨达姆不仅不支持本.拉登,而且他是世俗派,非常讨厌宗教极端分子,他跟拉登没有任何往来,那个鬼扎卡维他更加不认识,这时候扎卡维在国际大佬面前就是个无名小卒,虽然是在伊拉克境内,但那块地他萨达姆平时也不管啊。

 

切尼根本不想跟他认真讨论这个问题,切尼只想打他,什么理由根本不重要,切尼去找CIA要萨达姆勾结基地组织的证据,结果找不到任何证据,多年专门跟踪了解扎卡维的女特工巴科斯都被他气炸了,因为切尼一定要他们弄出一份证据来,他了解扎卡维,萨达姆根本没跟他连这个人的存在都不知道,哪里来的证据!

 

切尼最后拉上了鲍威尔,国务卿鲍威尔是前国防部长温伯格、卡卢奇的得意门生,也是里根、布什两任总统的红人,他在里根时代末期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,跟共和党高层打成一片,是白宫资深老油条,鲍威尔听从了切尼的建议,在2003年2月3日的联合国会议上,鲍威尔为了阐明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合法性,在第61分钟的时候,讲到了扎卡维,他说:

 

“伊拉克政府给一群恐怖分子提供了保护伞,这些人高度危险,他们的头目叫扎卡维,是本.拉登的副手,也是基地组织合伙人。”

 

讲完这些,他还在会场大屏幕切换到了扎卡维的照片,全场一片哗然,所有记者都开始在网上搜索扎卡维的信息。

 

扎卡维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拼死拼活,枪林弹雨,也达不到巴卡维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,本.拉登那种地位更是想都不用想,而最后,他居然被美国副总统和国务卿,莫名其妙地捧红了。

 

幸福来得太突然了,身在伊拉克北部养伤的扎卡维一脸懵逼,莫名其妙成了头部大V,超级网红,突然红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。

 

大量听到他名字的极端分子,从欧洲、阿尔及利亚、摩洛哥、巴基斯坦、利比亚等国家跑去投奔他,他的人脉瞬间扩展到了40多个国家,他的人生故事,也在极端思想网站上到处传播,各个博客都开始贴出文章,赞美他的人格(呸!),歌颂他无边的勇气,他家乡的人都忘记了这个臭流氓的所作所为,把他当成本地杰出青年,甚至编出了歌颂他的歌曲。

 

为了报答切尼跟鲍威尔的知遇之恩,扎卡维更加坚定了决心,要在恐怖分子这条道路上,做出一番大事业。

 

2003年2月,美军发现了扎卡维的行踪,当时只要派一架轰炸机就可以将他炸成渣渣,但“留着扎卡维就是留着攻击萨达姆的理由”,小布什决定放弃,到2003年3月,伊拉克战争正式开打,美军用数十枚猎鹰导弹将扎卡维的营地夷为平地,不过这时扎卡维早已收到消息,带领队伍离开了原地。

 

他即将在美军占领后的伊拉克,掀起一场场腥风血雨。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19-12-30 15:32
瓜皮猪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